Ice Melting Accelerates Worldwide
文/法蘭西斯·莫爾
翻譯/李康民
隨著(zhù)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chuàng )出新高和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è)化前高出約0.8℃,地球的封凍地區正向我們顯示氣候變化產(chǎn)生的影響是多么的迅速。近幾年,冰融加速,且冰融擴大到以前沒(méi)有影響到的新地區。在許多地方,冰融的步伐使密切研究它的科學(xué)家感到吃驚,它提供了早期強有力的預警信息,氣候變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可能出現得更快,而且比以前想象的更嚴重。
最近幾年冰層最嚴重的損失是北冰洋夏天的海冰減少。在1953年和2006年期間,9月份海冰所覆蓋的區域每十年縮小7.8%,比氣候模型模擬的平均速率快3倍以上。2007年夏天,當北冰洋海冰降到最低水平,即低于2005年記錄的20%以上時(shí),研究人員進(jìn)一步震驚了!
冰層下降正迅速地改變著(zhù)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北冰洋有史以來(lái)首次開(kāi)通了西北通道,觸發(fā)了各國政府爭相對北冰洋海底豐富的潛在資源提出大片主權要求。
2007年冰蓋突然下降的一個(gè)重要因素是,在春天冰雪融化季節開(kāi)始時(shí),海冰較薄也沒(méi)以前廣闊,冰層在冬天無(wú)法全部得到恢復,這一事實(shí)使研究人員認識到事情已經(jīng)到了拐點(diǎn):現在許多人相信,到2030年北冰洋夏天可能會(huì )無(wú)冰,比過(guò)去想象可能會(huì )出現的現象提前了幾十年。北冰洋的海冰既能反射陽(yáng)光又充當相對溫暖的海洋和較冷的大氣層之間的絕緣層。它一旦融化,這些冷卻效應就沒(méi)有了,會(huì )使該地區更趨溫暖。因此海冰的減少可能是為什么近百年來(lái)北冰洋溫度上升兩倍于全球升溫速度的部分原因。
暖和的氣溫也加速了附近格林蘭冰蓋的融化,格陵蘭冰蓋所含冰量足以使海平面上升7米。在1996年和2005年期間,格林蘭喪失了兩倍多的大塊冰層,從2004年開(kāi)始,格林蘭東南部損失加速。2007年夏天,格林蘭的冰融區比2005年的最大冰融區還大10%。
2006年,據科學(xué)家報道,最近5年格陵蘭由于大冰塊在基巖上迅速移動(dòng)引發(fā)的“冰川地震”以?xún)杀兜念l率屢屢發(fā)生。這些地震與冰川表面融化的冰水流向冰蓋的底部有關(guān),水的流動(dòng)起了潤滑作用,引起冰川迅速移動(dòng)。正反饋機制造成冰川地震,諸如融化水的潤滑作用使冰川加速對暖溫做出反應;過(guò)去認為冰蓋幾千年才會(huì )發(fā)生變化,現在看來(lái)僅僅幾十年就會(huì )對暖溫做出反應。
地球的另一極—— 西南極洲冰蓋也正在顯示出瓦解的早期癥狀。這些包括海岸附近冰川變薄、上陸線(xiàn)退縮(冰川離開(kāi)大陸變成浮冰的地點(diǎn)),大冰塊崩解增加。最新研究估計,西南極洲每年損失約1320億噸冰塊,比十年前快59%。在2007年,研究人員報道的衛星數據顯示,冰蓋底部有融水湖泊和河流流動(dòng),說(shuō)明最近在格陵蘭發(fā)現的加速融冰的正反饋機制也在南極洲上演。
西南極洲冰蓋被認為是對暖溫特別脆弱的地方,因為它的基部坐落在海平面以下;較高的海平面或溫暖的海洋可能導致上陸線(xiàn)不穩定地向內陸退縮,造成冰蓋突然和迅速瓦解。阿蒙森海附近的松島灣地區被稱(chēng)為冰蓋的“軟肋”,因為那里的冰蓋沒(méi)有大冰架的支撐,所以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這一部分的解體足以使海平面上升1米,可能觸發(fā)冰蓋其它部分的廣泛退卻。令人擔心的是,最近的研究認為這些冰川從1996年開(kāi)始損失率翻了一番:它們現在占了西南極洲融冰的約70%。
世界山區的高海拔冰川也以驚人的速度在退縮。位于蘇黎世的世界冰川監測中心從1975年開(kāi)始監測了30座冰川。在1996年和2005年期間,這些冰川冰塊的損失率比前十年快兩倍,比更早的十年快四倍。假如目前的加速繼續,許多山區的大片地區在未來(lái)數十年之內將喪失全部冰層。舉例說(shuō),蒙塔那州國家冰川公園可能最早在2030年名不符實(shí)。阿爾卑斯山脈到2050年可能基本上無(wú)冰。
亞洲山區的冰川孕育著(zhù)向13億人民供應飲用水和灌溉水的河流。沒(méi)有它們,河水的流量可能會(huì )下降多達70%,意味著(zhù)有些河流只有在雨季才有水流。目前中國青藏高原的冰川正以平均每年以7%的速率在退縮,多達2/3的冰川在2060年會(huì )全部消失。處于危險中的河系是長(cháng)江、黃河、印度河、恒河和雅魯藏布江。
世界冰融的若干選點(diǎn)
名稱(chēng) | 地點(diǎn) | 損失 |
北極海冰 | 北冰洋 | 1953-2006年間9月的冰區每十年下降7.8%。2007年夏季的海冰降到最低,低于2005年記錄的23%。北冰洋到2030年后的夏季可能無(wú)冰。 |
格林蘭的冰蓋 | 格陵蘭 | 2007年格林蘭冰蓋平均融化程度是有記錄的29年來(lái)最大的,比2005年的記錄大10%。1996-2005年間冰蓋損失了兩倍多的大冰塊。 |
永久凍土 | 北極 | 北極永久凍土近幾十年增溫2℃。從北西伯利亞融化的永久凍土釋放的甲烷在1974年到2000年間估計增加58%。 |
南極洲冰蓋 | 南極 | 南極洲冰蓋每年平均損失1960億噸冰塊,大部分來(lái)自西南極洲冰蓋,據氣候模型預測,南極洲大陸增加的降雪不抵冰融所造成的冰塊損失。 |
松島灣 | 西南極洲 | 流向松島灣的冰川在1996-2006年間加速了120%。 |
拉遜B冰架 | 南極半島 | 南極半島冰架從1980年開(kāi)始平均每年退縮300平方公里。自從2002年拉遜B冰架垮塌3,250立方公里以來(lái),當地冰川正在以2-6倍快的速度移動(dòng),把更多冰釋放到海里。 |
Gangotri冰川 | 喜馬拉雅山 | 向恒河提供70%以上水源的Gangotri冰川每年后退了35米,比20年前快南亞了兩倍。可能于2030年消失。 |
帕米爾 | 中亞 | 從1930年開(kāi)始冰川縮小了30%到50%。 |
高加索山脈 | 俄國 | 在20世紀冰川數量下降約50%。 |
阿爾卑斯山 | 西歐 | 奧地利泰羅省的阿爾卑斯冰川平均每年退縮3%。到2025年阿爾卑斯冰川大概只有上世紀70年代的一半,到本世紀末縮小到5%。 |
乞力馬扎羅 | 坦桑尼亞 | 非洲最高山峰上的冰原上世紀縮小了80%,僅從1989年到2000年就縮小了33%。 |
阿拉斯加冰川 | 阿拉斯加 | 阿拉斯加東南部的2000座冰川中有1,987座正在退縮。從上世紀90年代美國中期開(kāi)始,阿拉斯加冰川每年薄了1.8米,比過(guò)去的40年快三倍。 |
國家冰川公園 | 落基山脈 | 1910年以來(lái),2/3以上的冰川及約75%的冰川地區消失了。剩余的冰川可美國能在2030年前全部融化。 |
安第斯山脈 | 秘魯 | 從上世紀70年代到2006年冰川失去了1/3的地方,秘魯的Quelccaya冰川玻利維亞一天退縮一英尺。 |
查卡爾塔亞 | 玻利維亞 | 估計只有原規模的2%。在近15年內喪失了80%的冰塊,可能在2010年冰川全部消失。 |
南阿爾卑斯 | 新西蘭 | 從19世紀中葉開(kāi)始,新西蘭的冰川喪失了49%的地盤(pán)和61%的體積。 |
Carstensz和印尼 | 巴布亞省 | Carstensz冰川在1942-2000年間縮小了80%。西Meren冰川在1936年第西Meren冰川一次調查后發(fā)現退縮了2,600米,從上世紀90年代末它已全部消失。 |
來(lái)源:地球政策研究所編,2008年1月。資料引自世界自然基金會(huì ),基地氣候影響評估,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ān)門(mén)委員會(huì ),美國宇航局,國家冰雪數據中心和其它科學(xué)文獻。
安第斯山脈的冰川也在迅速融化,對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國家構成潛在的災難,這些國家主要依賴(lài)雪水供應。玻利維亞和秘魯的冰川在上世紀70年代和2006年期間失去了1/3的表面積。繼續縮小可能早到2030年就會(huì )降低河水流量。在秘魯沿海岸地區,那里是70%的人口居住區,水源的80%來(lái)自冰雪融化的水,那也是干旱季節唯一的水源。假如冰川繼續退縮,秘魯的主要城市在不久的將來(lái)將面臨緊急缺水。
冰的融化可以作為氣候變化影響的高度預警指標。近幾年人們已見(jiàn)證了冰雪加速融化的步伐,使海平面上升比預想的要快。今天上升的海平面已經(jīng)使許多小的島國和低洼的沿海地區的人民十分擔心,他們將面臨嚴重的洪水和可能被淹沒(méi)的危險。不管怎樣,地質(zhì)記錄已向我們顯示冰蓋過(guò)去曾經(jīng)災難性地垮塌過(guò),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比今天還快20倍。這一例子向我們提出了警告,假如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迅速得到控制,我們應該認真地把今天快速的冰融看作是更嚴重的以及更具毀滅性影響的可能先兆。